序
又到了年中,毕业季,毕业晚会毕业照,毕业论文毕业行,寝室的兄弟姐妹们互相告别,而我在告别了一堆一堆又一堆大大小小的坑之后,终于有时间把这篇在清明时候开篇的小学生作文填上。
离别,发生在人生的所有阶段。指比较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。
有的离别在计划之中,就像这个夏天,似乎感觉上还能一直走下去的,可爱的同学,和蔼的老师。这些离别被写到校历,发布到本科生手册。只是我们有时难以预想,此去经年。
有的离别来的猝不及防。一封永远没有寄出去的情书,一份被压在碎石、卷在浪花中的爱,生锈的半岛铁盒,一个默默无闻退休的员工。它们就这样积卷在尘埃里,随着刮过的风飘飞、消逝,只有活着的人才能证明其存在,活着、却可能缄默其言的人。
有的离别悄然发生,只是未曾说出口。列表里的头像一个个黯淡下去,再也不会亮起。某天突然兴起,点开头像,颤抖地打下几个字,跳动的心却被屏幕上的“请加对方为好友发送消息”扼住。
离别甚至早于相遇,当发现区域赛里的一支队伍名字正好是我名字缩写时,我已经在开向长沙的火车上了。“君生我未生,我生君已老。”
少年派中主角曾这样说过:
人生到头来就是不停地放下,可最痛心的是没能好好的告别。
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如何筹划一场告别似乎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。
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,但确是一个喜欢瞎想的人,告别无疑是一个很适合幻想的主题。这个主题切合实际,内涵延伸远,开脑洞时不用写很长的世界观,结尾可以突兀到陨石天降。
我还喜欢看小说、电影,其中的告别总是打动我的内心。今天就想把印象中我最倾心的几个告别都写一写,也是记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吧。
炸裂的告别——马克思佩恩
在我理解中,马克思佩恩的暗线就是告别自己的原罪。
马克思佩恩,前警察,曾经作为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大好资本主义青年,热爱工作,勤奋努力,为了孩子的健康还顺便戒了烟,就在某天下班回家后却发现妻儿倒在血泊。调查过程中被女杀手追杀,结果反而互生情愫,但最后的画面,还是她的侧脸倒在自己怀里。
故事穿插在佩恩的回忆与现实中,在回忆的时间里,他将装有妻儿相片的相框甩下桌面,却又颤抖着捡起相片。家庭灭门,好友被害,情人身亡。马克思佩恩一步步走向深渊,与酒精、止痛药为伍。借用超脱中的一句台词,“You may see me here, but I’m hallow.”事实上,佩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。
但他最后还是活着,成为了一户有钱人家的保镖,一户在穷困国度的有钱人家。常年与枪林弹雨为伍,他的能力配得上那丰厚的酬劳,但是结果却还是令人失望的。雇主被杀,赎金被抢,人质死伤惨重,自身背负罪名。
他孤独,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,要么是语言不通,美国佬的受欢迎程度处于底端,要么是充斥暴恐分子,一眼不和枪火迸发。他冷酷,子弹时间开启,老化却狡猾的步伐,精准的射击,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却无动于衷,显然鲜血并不能折射进这样人的瞳孔中。他愤怒,任何问题转枪战。他固执,追寻着自己所笃信的“正义”。
所以我猜,如他们所愿,我回成为一个杀人机器。一个拿着枪在坏家伙脑袋上开洞的小丑。那这就是他们付出的代价,所以最后他们得到了什么。我不知道对于每个人来说想要的是什么,但我们了解资本主义。你为自己买了一件产品,然后你得到了你买的东西(what pay for),而这些蠢货处于对于对错无知的情况下为一些愤怒的庸人买单。在这里,我将要处决这个可怜的混蛋,就像什么狗屁死亡天使一样,并且我意识到他们是正确的,如果他们其中一人帮助穷人,另一个人帮助我妹妹,我是没法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……
故事就是这样子,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,当一个人被压迫到极限的时候,他反而愤勇向上,他去往,他征服,只要是活着的东西,哪怕是神也杀给你看。在枪、火与血中,他完成了自己的救赎。在沙滩上看见幕后BOSS自杀的新闻时,只要了一杯苏打水淡然转身离去。
虔诚的告别—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
我曾有过迟疑,是否要将这个故事放上来。原因很复杂,我也不想展开叙述。
但仅从告别这个主题来说,作者设想出的这种告别于我而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。
爱对于部分人来说,可能也是大部分的人来说,是两个人的事,两个人的互动的结果,而并非能像句子“我爱你与你无关”一样那么洒脱。但是故事中的女主正有着那么一种决绝的爱情观。近乎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观。在这份单向的关系,她的身份完美地印证了张爱玲的那一句:“喜欢一个人,会卑微到尘埃里,然后开出花来。 ”
最后你终于注意到我了。我看见你远远地走来,赶忙振作精神,让自己不要躲开你。凑巧的是,有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停在街上,所以你只得紧挨着我走过去。不经意间,你的双眼看了我一下,尽管你几乎没有注意到我目光中的专注,你脸上也立刻出现了那种你一直以来看女人的神情。往事涌出,我如遭电击——那种饱含爱怜、充满诱惑的目光,即刻间使人沉迷其中,为之失魂。几年前,你用这种目光将我这个女孩子唤醒,使我变成了女人,陷入爱情的女人。你的目光就这样在我身上停留了一、两秒钟,因为空间狭小,我也无法把我的目光移开,接着你走过去了。我的心跳得好厉害,这使我不得不放慢脚步。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好奇心的驱使,我回头望了一眼,我看见你正站在那里看着我。你那好奇探究的神情让我确信你并没有认出我来。你没有认出我,那时没有,后来也没有。我该怎么形容我的失望呢?
她在这份沉重的爱意下痛苦,挣扎,最后迎来了自己的消逝。消逝之前,她寄出了这封信,完成了她的告别。
我还有最后一个请求——第一个,也是最后一个。为了我,请做这件事吧。每年你过生日的时候——一个人想起自己的那一天——去买些玫瑰花,插在花瓶里吧。请这样去做吧,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逝去的爱人做一次弥撒一样。我已经不再相信上帝,因此不想别人给我做弥撒。我只信你。我爱的只有你。我只希望在你的心中继续活下去——一年就只活那么一天,温柔地、默默地活着,就像我一直以来活在你身边一样。请这样做吧,亲爱的,请这样去做……我对你的第一个请求,也是最后一个……谢谢,谢谢……我爱你,我爱你……永别了……
我尊敬这样虔诚的告别,但是,也只能尊敬。
无言的告别——秒速五厘米
远野贵树与筱原明里在中学四年级相识,同为体弱多病的他们反而因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。他们有相似的爱好,相近的品味。但却因为转校分离。仅是十三岁的他们想要跨越城市之间的距离谈何容易,但他们依然规划好了行程,约定好了时间。
可是,天气突变,列车晚点。
车站之间的距离,变得难以置信的遥远。
列车停靠的时间,变得难以置信的漫长。
那天风是这么大,连贵树写给明里的信,也被吹走了。
最后他们终于相见了,两颗相爱的心在雪夜的樱花树下印证着自己,但是
我没有告诉明里我弄丢了本要给她的信
大概是因为 在那个吻之后
世上的一切仿佛全都改变了
两人之后的轨迹悄然发生分叉,不知什么时候,他们都开始写着没有收件人的短信。
“那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孤独旅程——在那幽深的黑暗之中,只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地前进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氢原子都难得一见。怀着探寻世界之秘密的心,深信不疑地潜入那无尽的深渊——而我们,又将到达何方?又能去往何处呢?”
二十七岁那年,他们在东京某个铁轨处擦肩,那个瞬间他们确信认出了对方。飞驰的火车在下一个瞬间将两人隔开,此时贵树刚与交往了三年的女性分手,明里左手无名指上多了一枚戒指。
火车终于离去,明里也离开了,贵树转身离去的时候嘴上却扬起了一丝弧度。背景音乐《One more time, One more chance》正好结束。
One more time 四季啊 不要更替
One more time 回到那与你嬉戏的时光
我一直在寻觅 寻觅着你的身影
熙攘的街头 彷徨的梦中
虽然明知你不在那里
若奇迹能够发生 我要立刻与你相见
在一个崭新早晨 抛弃所有过去
说出那句酝酿已久的「我爱你」
我的告别
相比起由专业人士描写的告别,我的告别就模糊了许多。
幼儿园的记忆已经碎得不成样子,故事只好从小学开始讲。
小学的第一个语文老师姓谢,全名已经记不清了。
谢老师很温柔,说话轻声细语的,课上把我们拉进一个个的故事里。她舍不得惩罚我们这群小孩子,用笑容包容了我们的淘气,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正确。我们是那个私立小学第三届的学生,生源层次不齐,进度差别可以很大,于是她就经常私下给班里落后的同学开小灶。扫除的时候谢老师也会拿着扫把或拖把和我们一起。虽然小时候的自己还没法进行足够有逻辑的思考,却还是感觉很喜欢她。因为那时候我语文还用功,所以荣幸地成为了八个组长中的一个并持续了两年。
接着在三年级的时候,就迎来了第一次离别,不知道为什么,我们的语文和数学老师突然就都换掉了。没有当面的一句再见,没有事先通知,我们只当是寻常的开学,却发现老师都不见了。
之后的几天我都很郁闷,不知道为什么谢老师要离开我们。
是我们不乖吗?不够聪明吗?不够努力吗?我上课吃零食被发现了吗?
委屈慢慢酝酿,在选择组长没选到我的时候爆发了出来。嗓门大的我一哭,立刻就带着全班大半的孩子哭了起来。新来的老师十分慌张,问我原因,我抽泣着说“谢老师……谢老师都选我当组长的……”
你看,那时的我多笨,谢老师的温柔、宽容、仁爱,被我这样一说,变成了偏爱。
随后我就因为被家访了,理由大抵就是失去偏爱不服进而引导骚动。 但是令幼小的我感觉奇怪的是,妈妈在听到我说的被家访并问了原因以后,并没有像往常被请家长时的一点气愤,反而让我在家里安心地玩游戏,她去和老师聊天。
我在家里玩着疯狂赛车,看着屏幕上的汽车漂移,加速,仿佛映射出谢老师的背影,远去,缩小,变成一个点。我仿佛明白了,以后,看不到谢老师了。我用蹩脚的铅笔字搭着拼音写了一封信,没有寄出去,但是我感觉她已经收到了。
那也是我的第一次告别。
自那以后,还发生了好多好多的离别。
小学毕业,离开了恩师袁老师(很庆幸在高中的时候重新联系上了)。当初似乎大家也没有什么表示,就这样散了。
初中毕业,离开一众很喜欢的同学以及当初喜欢的女孩。大家曾约定每年教师节回来看老师,至少在上级中学的同学这样打算,但是每年回去的人也是越来越少。
在高三的教师节我独自逃课,穿上初中的校服晃荡在初中校园,也试着往办公室里探头寻找那几张熟悉的面孔,但是很遗憾的是最后一张也没有看到。踏出校园的时候我很用力地向校门里挥了挥手,没想到被门卫看到了(当时还没有下课),我连忙撒腿就跑,跑着跑着突然想起其实初中校服下面那件就是高中校服。
高一的时候教我们化学的老师是个很慈祥的老头,姓夏,头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他笑着掏出一张纸,然后我们就看见那张纸燃烧了起来,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师很有意思,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。上他的化学课一点也不枯燥,化学机理总是被他解释得生动有趣。尽管他的声音也不算大,调也总是一个调,挺适合睡觉的一种讲课方式,但是我总是在他的课里越听越精神。
高一期末我们被告知夏老师因为身体原因不得已要退休,事实上他早就应该退休了,但是因为喜爱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坚持了下来。有了点能力的我们就准备给夏老师准备一场欢送会。
最后一节课的时候,我们播放了实现准备的PPT,说了我们想好的话语,夏老师点了几滴泪,上完了最后一节课。
他肯定收到了我们的告别。
之后又经历过一些告别,也有一些本该发生但是无疾而终的告别,想来也没什么好写的,便到此结束吧。
后记
回想起来,我并不是一个很会告别的人。
我总是在想着,那么美好的过去, 能不能再拖一会儿,再拖一会儿,结果时间到了,我们都从彼此的眼中消失了,零散飘碎在回忆里了,我才想起没有能好好地告别。
后来我慢慢地理解了,世事无常,我们总是在离别,却未必每一场离别都能凑出那么好的机会来进行告别。我们也无法知道前方有那么多离别。毕竟,
世界上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,而所有离别都是约定好了后会有期。
而,我们都没有如期而至,却正是离别的题中之义。
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但我想尽力记住每一次宴席,每一次告别。这至少会让我好过一些。